电话号码
028-61989659
QQ号码
1686668657
分享到:
首页>原创活动>日本文化

东野圭吾

发表时间:2021-01-10

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放学后》《秘密》《白夜行》《以眨眼干杯》《神探伽利略》《嫌疑人X的献身》《预知梦》《湖畔》等。

19582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进行推理小说的创作。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20174月,第11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东野圭吾问鼎外国作家富豪榜名列前茅;同年,出版小说集《第十年的情人节》。

 

人物经历

19582月,东野圭吾出生于日本大阪生野区。东野圭吾家里经营着一个生意萧条,卖钟表、眼镜、贵金属等饰物的小店,他是姐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个。  

1974年,东野从大阪市立小路小学和市立东生野中学毕业后,进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学校读高中。此前从未看过书的他才开始接触小说这一门类。之后,东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学工学系电气工程专业,一度停止的小说阅读又恢复了,而且开始构思一些东西,不过那主要是想确认自己究竟能不能写小说而已,尚未有当个小说家的念想。

1981年,大学毕业后东野圭吾成了日本电装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同时每天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写小说,并且将把写好的作品寄去参加江户川乱步奖当作目标。

1983年,东野终于以《人偶们的家》(人形たちの家)应征第29届乱步奖,可惜只进入了第二轮预选。在酝酿第二部征文作期间,与来自某女子高中的非专职教师结婚。

1984年,东野以《魔球》应征第30届乱步奖,这一次最终入围决选,离拿下大奖仅一步之遥。翌年(1985),终于凭借校园青春推理小说《放学后》摘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而正式出道。东野以27岁的年轻年龄获得大奖,令其创作信心大增,加上获奖一事被所属公司知晓,边工作边写作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遂毅然于19863月辞职奔赴东京,开始了自己职业作家的道路。

但此后的十年,东野圭吾的作品一直备受冷落,直到1996年《名侦探的守则》出版畅销,东野圭吾才重新受到关注。

1998年,在与妻子离婚之后,出版长篇小说《秘密》,该作入围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第120届直木奖。同年《秘密》拍摄为同名电影。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

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单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并出版一系列短篇小说。

2002年,出版《时生》、《绑架游戏》。两部作品分别被改编为日剧、电影。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信》,入围第129届直木奖。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

2005年,出版小说集《黑笑小说》,该作包含13篇小说。同年出版长篇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神探伽利略系列第3部),获得第134 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2008年,出版长篇小说《流星之绊》,同年该作被拍摄成同名日剧。并出版《伽利略的苦恼》(神探伽利略系列第4部)、《圣女的救济》(神探伽利略系列第5部)。

2009年,出版《悖论13》、《新参者》(加贺恭一郎系列)、《美丽的凶器》。2010年,出版《布谷鸟的蛋是谁的》、《白金数据》等作品。

2011年,出版小说集《歪笑小说》。1121日,2011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东野圭吾以48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登上外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解忧杂货店》,获得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7年,由《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上映,这是东野圭吾作品首次改编中国版本。出版小说集《第十年的情人节》。获得2017年度亚马逊中国纸质图书作家榜和Kindle付费电子书作家榜两个榜单的冠军。

201822日,根据《解忧杂货店》改编的电影《浪矢解忧杂货店》在日本公映。同年,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巡游》。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慰藉饱受死亡威胁的心灵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表达了一种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饱受死亡威胁的心灵。这种理想属于所有对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类个体。他笔下的卑微者与现代化的社会形成对立,反抗科技理性及与之相伴的监控制度,这就是张扬差异,甚至可以说肯定了异端的权力。他拒绝将理性捧上智力的神坛,而是揭示了片面张扬工具理性所带来的悲苦,以及生活在这种工具理性主宰之下的当代人刻骨铭心的死亡焦虑。在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规范社会”,他塑造了一种值得人们仰望和追求的生命境界。这就是东野圭吾死亡书写对当前人类生命困境的精神策应,亦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社会揭露

东野有很多小说都涉及弑父情节,孩子在无法忍受父亲对其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后将其杀害,这种悲剧产生的根源在于孩子对父亲毫无亲情可言,在得不到社会肯定的同时又得不到孩子的尊重,父亲性格扭曲后将所有愤恨发泄到无法反抗的孩子身上,由此酿成了社会悲剧。

在东野的作品中,大多数亲生父亲都表现得自私自利,与孩子间没有深厚的亲情,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都深爱着孩子。东野认为父亲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并不是来源于血缘,而是相互沟通和理解,而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是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信任的前提是爱。

东野的许多作品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为主,很多评论人就此认定他对社会和人际感到悲观失望,其实他的作品也存在乐观向上的一面。他总是以“人的悔悟”作为结局,《红手指》中昭夫最终向警方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欣然接受他应有的惩罚。

在东野少有的“治愈系”作品《时生》中,描写了一对理想中的父子,十九岁的时生穿越到父亲十九岁那一年,他不仅成为父亲的朋友更帮助他摆脱了作为私生子的自卑心理。爱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时生在充分了解父亲后,终于明白了他对自己无言的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很幸福”。东野认为孩子对父母的爱和理解是新家庭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父母以平等的关系去审视孩子的内心需求是解决所有“家庭”危机的关键。在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孤独的绝望感时,东野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人因为心中有爱才能感受生活和未来,父母对孩子的爱能让他们憧憬未来,而孩子对父母的爱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幸福,“未来不仅仅是明天。未来在人心中,只要心中有未来,人就能幸福起来。”东野借时生之口呼唤大家拒绝冷漠,拥抱亲情。

东野圭吾在《彷徨之刃》、《红手指》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未成年者的犯罪问题。《彷徨之刃》中长峰中年丧妻,与14岁的女儿相依为命,然而女儿绘摩在参加烟火大会后被两个少年强奸致死。他认为日本的《少年法》没办法制裁那两个歹徒,于是选择自己复仇。《红手指》中儿子失手杀死女童之后,父母设计让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去顶罪。《彷徨之刃》是从未成年犯罪的受害者家庭角度进行描述,而《红手指》正好相反,是从加害者的家庭出发。

在发达国家里,日本犯罪率较低,但是国内未成年犯罪现象却屡有发生,尤其是恶性的未成年犯罪案件特别突出。近年来,日本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激增,1992-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两倍。因此2001年日本把刑事起诉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根据《红手指》内容推断案件发生时直巳年龄为15岁左右,已超过14岁,正好符合刑事起诉年龄。《彷徨之刃》中的加害者伴崎、营野、中井是在高中休学后犯下罪案的,从其同学元村是18岁少年来看,这三人的年龄也应是18岁左右。由于日本《少年法》的使用年龄为14-20岁,因此《红手指》和《彷徨之刃》的犯罪者都属于《少年法》的适用范围,即未成年者犯罪。

作品对未成年者的犯罪缘由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试图解读未成年者犯罪的社会及家庭原因,同时对《少年法》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这样小说的重点不再放在推理上,而是着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少年法》给加害者以庇护犯罪的误解,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深深的伤害,这一点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东野圭吾的社会派作品在推理模式上具有独特的解谜结构。阿加莎·克里斯蒂确立了推理小说在讲述解谜故事时采取的惯例:一个纯几何式的二重叙事结构,通过缺席和在场这对互补体发生,故事的谜底总在结尾或接近结尾时展开。然而东野圭吾的社会派作品常在作品的最开端便揭示罪犯的存在,如《红手指》在故事的最开始时直接以犯罪者的角度描述了一件罪案的发生过程。上班族前原昭夫被妻子八重子急电回家,发现儿子直巳杀死了一名女童,在妻子的坚持之下,昭夫绞尽脑汁编织了一个骗局以使儿子能够逃脱法网。初看这一谜底在作品起始部分就已被揭开,骗局的细节读者也很清楚,然而在剩余部分中其解谜与反解谜的模式超越了一般推理小说的惯例。

东野曾在访谈中谈道:“人性的独白、社会的炎凉,这些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这一点在东野圭吾社会派作品中的情节设计和人性描写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表面上看来东野圭吾的某些作品中没有解谜的必要,因为罪案的犯罪者以及骗局的细节在一开始便已明晰,然而看到最后才发现,它的解谜模式有悖于既往的类型模式,它所解的不是罪案之谜,而是亲情与人性之谜。

亲属所犯的罪将会波及整个家庭。东野在其作品中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社会问题给家庭带来的伤害。这种对犯罪者以及其家庭的歧视不仅对社会的安宁、家庭的幸福带来了影响,而且还对家族中的个人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对犯罪者及其家庭成员命运的最大阻碍正是来源于不公的社会看法,来源于那种歧视,所以东野用其作品来控诉这种陋习,用真实的“疼痛”来揭露日本现代的社会问题。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品在揭示日本社会这一问题时,也流露出东野对于日本社会严苛无情的伦理观的无奈与批判。 [26]

艺术特色

在艺术手法上,东野认为“小说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故事,一个让人喜欢听下去的好故事”,如何讲述故事成为东野的新挑战。东野的叙事手法灵活多变,有的采用汤川学特有的“听取案件一一实验一一给出解释一一破案”模式,有的采用多线平行交叉式结构,有的甚至全篇没有一处对话,单以日记和手稿的形式构建小说。在叙述视角上不断变换,采用了非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视角。除此之外,同“新本格派”一样,小说还涉及灵魂出窍、穿越等不合常理的情节,在注重文学性的同时不失趣味性,“现在的我,会尽量写出即使不爱推理小说甚至不喜欢阅读的人看了都会觉得有趣的作品。”东野有时候甚至认为比起“推理小说”,自己的作品更像“娱乐小说”,“即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乐趣的小说”。

 

人物评价

东野圭吾为“作家中的作家”。(《读卖新闻》评)

东野圭吾以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不断诉说人性的隐恶与自赎,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独具的部分。(《新京报》评)

凭着超强的情节和超强的人气,东野圭吾将万千读者聚集在图书周围。(《朝日新闻》评)

大众图书中畅销的、长销的、好卖的、受人尊敬的、影响大的这些元素,在他的书里都能够找到。(新经典外国文学总编辑黎遥评)

东野的作品有偏冷与偏暖,悲观与乐观,或者说揭示恶与张扬善这样两路。总的来说,他更善于描写恶,尤其是那种超越常人的恶。(传记与随笔作家止庵评)

 


合作商户
友情链接